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,春天里鳥語花香,春天里充滿生機;這美麗的春天,給人以新的開始、新的收獲、新的生命、新的希望。
2016年的這個春天對我們來說注定是不平凡的,因為我們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,在學校大膽開展新的課堂改革: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,不再是課下教師備課,課堂上講課,學生聽課,記筆記,做作業。而是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,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,讓他們去講、去說、去發現問題、去解決問題,這一改變以小組形式呈現。以此種課改模式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:如演講水平的提高(臺前講課,展現自己的風采),團隊合作的能力(整個小組是一個整體,榮辱與共),競爭的意識(各班的小組由4—9個不等,每一周、一輪、一月都要評定明星小組)......這些能力的具備,其價值遠高于孩子們學到的知識,不僅能很好的貫穿于整個學習階段,對以后參加工作、步入社會后與人相處都將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。
既然新課改有這諸多好處,當然要馬上行動起來。我于3月22日在14級會計班嘗試著上了這樣一堂公開課:一上課,先給學生們出示了本節課的目標任務,請各小組同學準備,講明評分規則(答對問題獎勵,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獎勵,對其他小組同學的回答提出疑問或者糾錯的獎勵)。有了分數的刺激,各小組同學都比較積極,踴躍發言,尤其是學習基礎較好的9名小組長。讀單詞、理解課文、找重點短語……以前由老師主講的內容全由學生自己來做,作為老師的我,只是在一旁操縱點撥教學任務的流程。
那節公開課參與的有學校課改小組成員、同科組教師及十幾名當時無教學任務的教師,課后我們及時開展了評課活動,課改小組和各位同仁們給我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見和有價值的建議,大致如下:
1、課堂上參與答題的學生多是各小組長,輻射面不夠寬,感覺忽視了一部分學生。
2、鼓勵性語言還有所欠缺,好多不經意的課堂用語有挑刺兒揭傷疤之嫌。如:有同學答完問題,常問別的同學“有問題嗎?”,建議改為“其他同學還有疑問嗎?有需要補充的嗎?”;對不;卮饐栴},現在卻能積極舉手的同學多給予肯定,請大家為他鼓掌等;對學生課堂中出現的問題,也要通過策略的鼓勵的方式進行矯治,像上海厚載教學團隊給我們學生矯治課堂習慣那樣:老師提了要求,3組、5組有同學沒有按照正確的去做,他當時的反應不是批評了3、5組,而是表揚了1、2、4組同學,但是效果是1、2、4組同學受到了激勵,更加努力做好,而3、5組同學也默默地改掉了自己的毛病,按照老師正確的要求去做了。
3、需要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和任務,讓所有的學生都在課堂上有事可做,都能學到東西,避免那些基礎好的學生覺得小兒科、感覺有浪費時間,而基礎薄弱的學生卻什么題都答不出來的現象發生。
4、評分機制還有待完善,由師評生可以改為生生互評,小組與小組互評等多種形式,以此激發學生的熱情和主觀能動性。
接下來的幾天,學校分批組織了各科教師赴我市課改示范校——軍城中學進行了觀摩和學習,我有幸學習了該校初二(1)班的一堂英語課和一堂政治課,還有初一(1)班的語文課,很受震動。軍城中學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小組教學模式,已經接近杜郎口推行的“無師課堂”,我認為值得學習和借鑒之處有如下幾點:
1、班級前黑板最上方清晰地寫著:抬頭、挺胸、立腰、眼離課本一尺、胸離課桌一拳、筆離書本一寸,時時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。
2、小組教學:分為預習課和展示課,預習課由學生對整個課程進行預習和準備,由老師布置和指導;展示課上各小組抓鬮兒決定講解哪個部分并板書,小組自行決定誰是這次的主持人,誰講哪塊,是否設置問題請其他同學來回答,誰來演小情景劇來反應問題……各小組同學準備充分,分工明確,講解到位,確實讓我震撼,尤其是那堂一貫被大家所厭煩的空洞政治課,被孩子們演繹的相當精彩!
3、后黑板的有效利用,多是板演例題,與前黑板板書的本課重點內容不僅不沖突,而且遙相呼應,相得益彰,利于學生的解題和記憶。
我校課堂改革進行一輪(兩周)之后,學校組織了課改論壇,幾位在教學中課改比較成功的老師分享課改心得,交流經驗,豐富了老師課改案例,為我們的課改之路指明了方向。
我相信在學校正確引領和指導下,有各位老師的集思廣益、積極參與,我們職教中心的課改之花將很快開放,F在,只是剛剛開始……
(本文作者:蘇淑華,女,中學一級教師,現擔任143、144、145班英語教學工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