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1
  • 2
首頁 >> 課改專題 >> 教師感悟反思 >> 詳細內容
 
教師感悟反思 >> 正文
我們的學生搞課改,行嗎?
日期:2016-05-04 16:02:58  發布人:admin  瀏覽量:966

本學期我擔任《現代文員實務技巧》的教學,這本教材章節多、且多為理論性的知識點,用傳統的授課模式安排教學,效果不甚理想,大部分同學只是單純的學習理論,沒有動腦筋去思考問題、去操作,脫離了我們學科教學的真正目的。什么樣的課堂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,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,這使我很困惑。

學校組織赴新課改試點校——軍城中學進行觀摩學習,我也參與其中,聽了一節政治課:孩子們按小組一個個走上講臺,有序完成每一個教學環節,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,除了完成本小組的既定任務,還有回答問題以及糾錯環節,充分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。這堂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。

回來后第二天就是我的一節新授課,我根據教材特點,采用實例教學的方法,第一節課布置任務,第二節課學生演示。在展示課上,大部分學生“熱情”很高,課堂也很“熱鬧”。但學生們展示的內容與教材中的知識點出現了嚴重偏差,甚至有些學生純粹是在瞎起哄,教學目標根本無法完成。

第一堂的課改課失敗了,讓我對新課改產生了懷疑。我們學校的性質是中專,他們多是一些生源基礎差、理解能力差、不會學習的孩子,把課堂交給他們,雖然學生的學習熱情有了,但是學習效率卻降低了,甚至書中需要掌握的重點都找不到。所以,適應普通學校的課堂改革真的適合我們職業學校的學生嗎?我們的學生搞課改,行嗎?

課后我認真反思,仔細研讀了我們學校自己制定的“四步六環節”教學模式,并通過觀摩多位其他老師的課來學習借鑒經驗。通過總結分析,發現我第一節課失敗的原因是課前預習工作不到位。只有做好“學,訓,研”,第四步“展”才能成功,新課改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的一個過程。

總結經驗教訓后,我組織了一堂課改公開課,課題是《會議的組織》,我用抓鬮的方法給每個小組布置任務,分別學習會議組織的幾個環節,要求他們根據自己的任務內容制定合理的學習展示方法。學生開始熱烈的討論,過了一會,聲音小了,教室里很安靜,我提出問題,發現學生們大部分的知識都沒有掌握,原因還是在于我們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夠,又不大好意思去前面問問題,導致不能夠做到有效預習。針對這一問題,我就主動走到第一小組小聲詢問他們需要完成的內容,再引導他們找到學習重點,難點,研究最恰當的授課方法和表現形式。這時候別的小組看見我在下面轉,也舉手提出他們的問題,就這樣,我參與到每個小組討論中去,跟同學們一起預習備課。一堂預習課下來,由于分配到每一組的知識點并不多,同學們對自己小組的知識已經熟練的掌握。通過真正的“先學”,讓每個學生都帶問題進入課堂,使學生在課上變成學習的主人。

這樣,第二節的展示課,四個小組分別用情景劇、板書、幻燈片等方式組織教學,充分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,每位同學都參與到了自己小組的展示中來,我在中間的作用只是鼓勵、補充、點拔、引導。在這一過程中,小組間的相互提問,是我覺得比較好的環節。這樣不僅本小組成員對重難點加深記憶,還能讓其他小組的同學熟練掌握全部知識點。同時,我用恰當的評價方式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,由于我們的學生正處于自尊心非常強的階段,所以在評價上我以鼓勵為主。我的做法是由分數最高的小組給得分相對低的小組提合理要求。第三節課是知識的運用,我根據本章內容,要求各組合作,從知識點中的會議的籌備、到會間服務,再到會議善后,組織了一場完整的座談會,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。這樣,我才真正意義上的完成了一節成功的課改課,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了地。

幾周的課改下來,學生的變化也是很明顯的。

1、小組討論:學生之間的交流多了,發現、解決的問題也多了。在討論中,每位同學都能表現出突出的能力,有的擅長組織、有的同學執行能力強、有的同學雖然性格有些內向但是搜集整理資料工作做得非常好,他們各有所長、相互配合,都能出色的完成自己小組的項目任務。

2、小組展示:學生由開始的勉強,甚至是寧可分數最低也要棄權,到現在雖然緊張,但是站在講臺上能完整準確的表達,我看到了他們的成長,看到了他們的自信。

3、小組評價:通過學生互評、小組互評、老師評價,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,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,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。

學生在新的教學模式下,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,學會學習、培養自信、遇事不膽怯,真正將學到知識合理運用,正在鍛煉并形成自己全面發展的新能力。

一系列事實證明,我們的學生不僅能搞課改,而且更適合這種課改。孩子們的潛力是無限的,只要我們“對癥下藥”,課改就好比一支“強心劑”,必將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開花結果。

 

(本文作者:秦陽,女,中學二級教師,現擔任金融事務專業課教學)

核發:admin 點擊數:966收藏本頁
午夜性刺激在线看免费y